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希望给想去意大利的朋友们提供一点经验,顺便自己也整理一下这些年的轨迹,或许一些决定不一定正确,有些事情也由不得自己去选择,但毕竟在意大利留有自己奋斗的印记,所以对这个国家总有一份割舍不下的眷恋。
先自我介绍一下,1982年生,正宗80后。2005年沈阳一二本学校三本毕业,电子信息专业。毕业后作为电气工程师在国内工作了2年,然后去到意大利留学。期间在法国做了半年实习,后在意大利工作了1年。by the way,我没有毕业,现在仍然是休学状态。10年因腰伤回国,在国内至今。后面会详述这些经历。
作为理科生,我的第一目标是工业发达的德国。但了解了很多德国信息后,虽然很多院校免学费,但生活费还是有些高,对我这个比工薪阶层还差一点的家庭来说还是负担不起。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中介推荐了意大利都灵理工的“中国工程”项目(就07年左右那两年,后来好像又有了一次,就没有了)。有高额的奖学金(一个月800欧),没有奖学金,还有助学金(一个月400欧),这对经济不富裕的我来说自然是非常好的消息,了解了之后,发现这个学校还是不错的(由后来很多同学是西交大,华科,北邮,哈工大等学校的即可知),于是就选择了意大利。
后来,我脱离了中介,自己DIY的。
关于语言,那个时候没有要求语言证明,英语意大利语的都没要,而是都灵理工过来一个老师(中国教授,后来某学期带了我们一门课)做了我们英语授课的英语口语测试,基本简单可以交流就ok,过去到意大利后也是有意大利人测试口语,(申请本科的是考了基础的数理化,很简单的,没听说没过的)~基本都ok。都灵理工是和其他大多欧美国家一样是网申的,要写文书的,然后直接给你offer(虽然也有入学考试),和直接预注册填写申请选校的大多数意大利学校不一样,虽然后面准备的材料差不多。
选择意大利也是自己很喜欢(艺术)设计。我在文书中写道,“I will combine my experiences both in electronics and electrical with art… like smart house and furniture“,将来我会做这个事的。
去意大利之前,我并不确定是否助学金一定会有,而且我只带了1万8人民币,还是借的。 所以我一到意大利我就开始找工作,因为身体不好,所以就是找脑力劳动的,因为我有工作经验,所以投了差不多10个封简历,就有一家设计制作收费站系统的意大利公司让我去面试,并且给了我offer。3个月后,拿到助学金的时候才知道,原来申请了就有(现在不是了)。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因为自己是有能力的,如果没钱,待不下去就回国,以自己的工作经验,找份不错的工作不难。而几个月,损失的钱,工作几个月就可以还上了。自己还出了趟国。所以敢于辞了一个朋友同学眼中非常好的工作。自己有能力,就不担心。
注:这里说的助学金就是很多要去(在)意大利的学生嘴里说的奖学金。按照中文理解,奖学金是给到综合评定优秀的人,助学金才是给到要看家庭收入证明等材料的人。所以大家常说的看家庭收入的钱,还请大家按照中文叫做助学金。
记得第一天走在意大利的街道上,感觉很不可思议,自己已经在意大利了,脚下是意大利几百年的石子路,而祖国远在千里之外。
都灵理工大学,欧洲TOP10理工院校,其实排第5,但因为是综合,所以不见得学术到了,anyway,清华和MIT都有交换生去,是意大利最古老的科技大学,在机械、电子、制造方面排名都很好,比如2015年QS世界大学工程技术类别排名58。说这些是说一下这个不是野鸡院校,还是挺好的。我就读电子硕士专业。我的同学有 6个西安交通大学的,3个武汉理工的,2个华中理科的,2个北京邮电大学的,1个洛阳理工的,1个教电子的老师,1个南京理工的。。。我只是一个三本的(客观的评价,不是说三本的就怎么样),觉得自己挺幸运吧。当然也说明自己还是不错的。。加一句,英雄不问出处。
同学中有大约一半是拿的全奖,一个月800欧。我是拿的助学金,400欧一个月。虽然扣税,但是之后也是780左右和380多欧。提交助学金的材料还可以申请注册费减免,食堂,宿舍,换种(正确)说法就是这些材料你可以同时申请包括助学金在内的很多福利。当年的注册费减免后,我一年只14.67欧。当然这是都灵的情况,每个大区的助学金的钱多少不一样,都灵是算多的。(这些年,中国学生拿到助学金的比例,按全意大利来下降很多。这个事,可以这么解释一下,助学金名额基本是固定的,所以申请人多(竞争激烈)的地区自然拿到比例少,申请人少的地区,比如同样是50个名额,某个地区的外国学生(包括中国人)就100个人,那么50个拿得到,就是50%的比例了,这么说,相信大家就清楚了)。
说说学习,刚开始的时候学习还是有点吃力的,上课基本听不懂,不仅是我底子差,而且两年断档(工作了2年)。那些知识基本都忘记了,况且刚接触英语教学肯定多少有点难度,而且意大利人的英语实在不敢恭维(大部分老师还好,就是个别的,那个发音实在别扭,不过习惯了也就好了)。但老师啊同学啊都很好。不管怎样,主要靠课下自己好好看,上课连蒙带猜,好好记笔记。我们的课程安排很杂,比如Unix, 通讯电子电路,信息理论与编码,天线,射频,CAD,JAVA,嵌入式系统,光电子。。。。。。。我们那2年是一年四个学期,一个学期三门课,所以感觉很忙。第二年下半年就不那么忙了。和国内大学有很大区别,课程难度大、考勤更严格、考试也更紧张。因为一年四个学期,学了没多久就要考试,时间很紧。不过大部分人还是距离考试两周才开始用功。当然平时作业什么的也不是很简单的事。很多课还有实验,而且必须要做出东西来,有自己的数据。国外的考试很多考试是还有口试的。记得,第一学期有一门课,是电子电路,我笔试过了,但口试,老教授很是疑惑,笔试都对了啊,为什么就说不清楚呢?—-典型的中国学生会考试,不知道原理,这点,我大多同学是比我强的。所以口试分就比较低,综合的分就不太高了。(第二年我申请过法国南特高商和米兰理工商学院合办的一个商科硕士项目,被录取了,但就是因为GPA不高(相当于4分制的3.3左右吧),所以只给了一个小奖,我也因此没有去)
所以考试就是:笔试+实验+作业+口试的组合。科目不同会有不同的组合,现在想想都觉得头疼,不过还好熬过来了。大部分的课都不是混混就可以过的, 所以都要花时间准备。突击两个星期准备,不见得能过;有的变态的科目就算花很长时间准备,也不见得过,比如UNIX,很多人都是考了3次才过,当然也有大牛,一次就30L(30是满分,18及格分,多了个L就是30+的意思,此人后来去了斯德哥尔摩皇家理工读博)。。。综上,很多考试,大家都不是一遍就过的 (每门课一年有3次考试机会,自由选择,当然补考不像国内还要交钱,没补考费的说法)。。。
基本大家毕业都是晚了半年才毕业的, 还有晚一年的,晚二年的,晚三年的(边工作边修,有的意大利人也是这样)这都很正常。(不过晚毕业还是有好处的,如果晚毕业,留着一门课不考过,或者不提交论文,就可以续居留,多待几年哦,呵呵。。还有就是如果着急毕业,差一门考试,也可以请老师提前(单独)安排一次考试,可以商量的,这在国内想都不敢想,所以相比较于国内,意大利还是很人性化的,从这一方面也学到了事在人为,要敢于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对我们来在东方教育背景下的学生是很重要的一课。
基本每个班都有1个牛人,期末的时候是他们最忙的时候,给大家讲题什么的,如果没有他们,过或许没问题,但是高分可不敢保证。有继续申博的打算的同学平均分可是要高的啊。。。绝大多数同学第一年过科正常在10门左右。我第一年只过了6门课,第二年不忙,可是我去了法国,很多考试就没有参加。。。
毕业论文基本都是在学校里做,不过我是把在公司实习的工作作为论文,找了个教授挂了个名,当然不是每个教授都会同意的(这种做法要慎重,自己尝试。。。)。其他同学跟着不同的老师承受不同的压力,不是容易的论文,一部分人做不下去,有一些同学做了半年还是不行,就换了题目或者换了导师等。
都灵理工,都灵大学的学生都是学习的,能毕业的都是付出了努力的,随便学学就能毕业在这里是不存在的,“天赋”让你按时毕业,“努力”让你晚半年-3年毕业。
自己的时间,我一般就是踢球,宅在家里看剧,去去美国人开的教会,同学一起聊聊天,吃吃饭。虽然要努力学习,但学生肯定比上班要更多的自由时间。学校里活动也是很多的,比如都灵有个CUS,学生体育方面的俱乐部,各种运动都有,足球,篮球。舞蹈,瑜伽等等。
我曾参加了皮埃蒙特大区举办的小世界杯,小组赛第一场0-9输给意大利。我们是平均年龄22岁的学生军,他们是平均年龄25岁的半职业队,所以… 从地方性上来说,中国和意大利的差距没那么大,但国家队,哈,都是泪。还是期待这次国家队。中国加油,前几天蒿俊闵和武磊在亚冠的绝杀让中国俱乐部挺进下一轮,中国球员亚冠绝杀,提气!
旅游的话,第一年没钱哪都没去,第二年才出去旅游了一下,包括以后在意大利工作的一年时间里,我去了很多地方,因为申根签,可以去很多国家,(提醒,不能太随便,有的国家还是要确认一下,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
排比句勾勒一下这些旅游,
10欧元从米兰飞斯德哥尔摩(廉价航空,提前买都有);
做Viking line从斯德哥尔摩to赫尔辛基;
冬夜徒步穿越法西边境,刺骨的寒冷,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照在身上,好暖~;
09.12.24,芬兰圣诞老人村,跨过北极圈;
塔林,老城;
Venspills,波罗的海的汹涌;
Riga帮一老妇人,拿东西伤到腰,看了急诊(花了4欧),躺了5天;
喜欢巴塞罗那,那种空气中带着的..感觉;
苏黎世,在酒吧看欧冠,转了转苏黎世理工(爱因斯坦母校);
卢塞恩,Rigi山,瑞士山水,超好的自然风光,我可以坐(躺)在山间,看云,看山,看…好久。。插播求偶启示:希望我的另一伴也是这样的人;
威尼斯,晚上坐在内海岸边(地上),吃着Pizza,喝着啤酒,看着夜景,吹着海风;我是能享受孤独的人;
罗马,繁忙的假日…
…省略…
—————–这些旅游都是我一个人,喜欢一个人的旅行;当然如果能和心爱的人一起,则是另一番滋味。
意大利的城市,
维罗纳(Verona),罗密欧和朱丽叶的阳台;
佛罗伦萨(Firenze),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
米兰(Milano),欧洲四大经济中心之一,世界时尚与设计之都
罗马(Roma),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永恒之城”
西西里岛(Sicilia),《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水城威尼斯(Venezia),世界只有一个威尼斯,那个体验是完全的不同;
科莫湖(como),加达湖(garda)也都是非常的漂亮。
如果要定居,我会选择加达湖(Lago di Garda),苏黎世,巴塞罗那。
吃的方面,意大利面,冰淇淋,披萨都是大家知道的意大利特色。都灵更是被称为“甜都”,不过我最爱的还是披萨,传统的火烤的,特别的好吃。Kebaba,土耳其烤肉,那是遍布欧洲,也是相当好吃,还不贵。便宜的2.5欧一个,吃饱。整个欧洲的甜品都不错,这也是为什么女生出国都会胖的原因。。
对于留学,租房的话题必不可少,
我刚去的时候是住在中国城(非郊区),对意大利人来说是摩洛哥城,因为他们的人最多,反正就是外国人的聚集区,比较乱,大白天抢东西的也有,警察也没办法,他们跑的快,就是不要把钱包拿在手里就好了。我和另外2个留学生在那住了3个月,房租是很便宜,和房东儿子一起住,一个人125欧/月(非正常的市区房租价钱)。房东基本都是温州那边的,但其实基本都不是温州市的,他们自己不叫自己温州人,都是文成、青田等地方的。我的房东是青田的,人很好,一个儿子,一个女儿。父亲每周回来,都会带回点骨头,外国人不吃骨头,上面也有肉,都会给我们很多。
后来助学金下来后,我就换了一个好点的房子,学校旁边,每个月258欧,双人间,都灵的租房差不多是这样,双人间200-300欧之间,看地点和房子好坏了。再后来又换了一个不到200欧的,也是离学校近,和中国房东共用厨房。
第二年,我住进了学生宿舍。就是之前提到过可以申请助学金,食堂,学费减免,宿舍的那批材料,第一年的学生都没有宿舍,这批学生第二年都分到了。宿舍相当于一个月160欧,无论是单人间还是双人间。宿舍是非常的好,这么说吧,就是2006年都灵冬奥会,运动员的宿舍,所以肯定不错。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 我原本是可以住市区的,但后来是住的郊区,都灵的卫星城。到市里要做公交倒地铁。交通时间1小时,但郊区车少,所以等车时间要有30分钟吧。这个情况是因为确认宿舍大会那天,我不在都灵,没有赶回来,这个确认是在一个大礼堂,由专人念名字,学生上台确认。我错过后,回到都灵,就给负责的部门写信,解释情况,后来学校给分到了这个,我跑了2个宿舍,发现原来是那那那么远…. 不过那里真的很好,无论是环境还是食堂。
我们那个时候都是自己做饭,那个时候确实很多工薪阶层的留学生。据现在还在意大利的朋友说,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很多人说的出国留学的都是有钱人的那部分人,他们基本不自己做饭,去餐厅吃,或者买一些留学生做的外卖。现在做甜品,做外卖的华人和学生好多,已然成为留学生群体的一道风景。
我做饭基本是意大利面按照中国面的做法,煮熟了,打个鸡蛋,放点菜,切几片火腿,汤面;或者把水倒了,做炒面,材料都是那些,做法不同。意大利面最便宜的0.49欧,500g,我能吃三顿。学校的食堂也很便宜,1.4X欧不带肉,2.X欧带肉,带肉的三道菜包括面包,酸奶什么的,在餐厅怎么也要卖20欧的,所以我们学生食堂不是一般的便宜。为什么便宜,政府补助啊,就和补助给我们助学金一样。还是那句话,每个大区不一样。
总的来说,在大学的生活还是很美好、很愉快的,尤其是对于我这种有过工作经历的人,再回到校园,总觉得到了天堂。现在也是,总是喜欢没事的时候去学校转转,上个自习,蹭个讲座听听。
前面提到过,第二年因为去了法国所以狠多考试没有参加,原因就是找到了去法国的实习,当时也纠结要不要去,因为会影响到考试。但还是决定去了,也没有后悔这个决定。公司是ATR,支线飞机一流制造商(世界上有3家顶级,加拿大一家(赵本山买的那个,还有巴西一家,再有就是法国这家了)),是EADS和意大利的合资的公司。在图卢兹,就在空客总部区,因为空客的母公司就是是EADS。在法国的6个月让我体验了法兰西,体验了另一个欧洲,也体验了国际化公司。
因为找到这个实习,当时都理有人说我是“传奇人物”,其实更多是我有找工作的经验以及爱到处瞎转而已。比如我偶然知道了一个公司的奖学金项目,告诉了同学,大家申请,原来拿助学金的同学好几个一下就变成多了近一倍的奖学金的同学了,27/30分以上的基本都拿到了。所以他们也挺感谢我。我?哈,我分不够。再比如,欧洲有个学生career机构,每年都会在欧洲某城市做大型的招聘会。那年是在布达佩斯,我就申请了,然后因为还没拿到居留,没办法出境,所以申请了临时居留(半年有效期,很多人因为没有居留不能去旅游,不能转机回国等),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临时居留的存在,这个临时居留下来的比正常的居留快很多,我通过学校申请,第2天去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办公室,第3天就拿到了,有效期半年。后来有同学知道后,问我,然后效仿我也去申请,结果学校没给申请。材料好像有ps过吧,不知道是否学校看出来还是..反正是没有过。在意大利,同样的材料,A拿到了,B可能就没拿到,随机性很强。我是确实需要,都是真实的,而同学非真实的,不管是否看出来是ps,意大利人不都是糊涂人,对中国学生这种现象也比较了解。
回到如何找到这个实习,很多人问我,包括后来很多人问我如何找工作。(我也帮两个同学,做Mock interview,修改简历,推荐合适的工作,最后都找到工作,并在意大利工作至今。。(最终决定其是否拿到offer的还是其胜任工作的能力,我只是在真实包装和面试技巧上给予帮助,和给其信心))
其实主要是因为都灵理工是意大利的顶级理工,可以理解为清华在国内吧,所以找实习和工作都不难,学校官网,登陆自己的主页,有专门根据自己的专业推送的招聘,N多页。然后学校官网的Job页面也有很多实习和工作。我是在那里看到了ATR的招聘的,不过我看到的时候已经晚了,但是我属于那种晚了也会去投的人,所以就投了,一周后,得到邮件回复,说我应聘的职位没有了,但是有一个新的要不要考虑,我回复说要,然后我就被招过去了。所以我的实习需求实际公司都没发出来,因为我投了,直接就要我了。所以这里告诉大家,找工作,没有什么因为我觉得我不行或者什么之类的而不投简历的事,投个简历也不能怎么样,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反倒会增加很多你想不到的机会。
到了ATR后,报道那天一屋子实习的,有10多个人吧,负责的人给大家讲一遍入职,注意事项,发胸卡等,都用的法语。只有我一个人不会法语,所以他们都走了后,又单独和我说了一遍,特别Nice的一个lady。然后我的BOSS一直在等我,见到我说,怎么这么长时间,然后笑笑说,我知道了。我的BOSS是负责ATR飞机电气系统的负责人,是意大利人,她助理兼工程师是法国人。
对了,这个实习是有钱的,有的人800欧/月,有的人400欧,我是600欧的。大多是法国人,来自全法,还有德国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我们一个BOSS下面的实习生在一个屋,共4个人,有一个德国德累斯顿的德国女生(第二年去了空客全职),就是这个女生做的我应聘的之前的实习。还有一个非洲的但在法国上大学的,还有一个法国人。
实习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参与ATR新飞机ATR-600系列的飞机驾驶舱LED集成照明系统的设计。不过因为我们是甲方,所以就是提供技术数据给乙方,并验收设备,没有太多技术的工作。法国有房补,所以房租比意大利稍便宜。吃的都差不都,就是意大利面稍微贵个几欧分。中午是公司的自助餐,还是很丰盛的,味道还可以。不过公司的意大利人说,只是看着好吃,实际就。。。是啊,意大利餐在欧洲相当于中餐在世界吧,个人觉得。。。。 后来又有机会去荷兰飞利浦实习,在埃因霍温,不过实习期9个月,超过了学校给的总共1年的限制,就没去,不过面试不见得能过,是一个语音的项目,去测试系统。因为涉及中文,所以需要中国人。
回到意大利后,因为我没有修到够助学金的学分,所以最后半年的助学金没有拿到。注: 助学金虽不是奖学金那样综合的优秀评定,但有一个最低要求,比如一学期6门课,过3门就可以这样(现在也差不多,就是很容易达到的成绩),所以也不难。
于是没有足够生活费的我,就开始找工作了,大多同学也基本都在忙着最后的没过的考试和论文了。所以是大家都在找工作的期间,所以会互相通消息,也是一个同学告诉我IDRA在招人,需要理工背景的,有工程经验的中国人。那年在都理,有工作经验的同学凤毛麟角,大家基本都是本科毕业就过来读研了。我的工作背景非常对口,他们是做压铸机的,和我在新松接触的电气设备,包括机械,气动,液压,基本都一样,就是做的设备不一样。所以电话沟通了一下,又去公司面试了一下,就到IDRA工作了(2010年1月)。
IDRA,世界顶级压铸机制造商,08年被香港力劲科技收购。因为当时半数的订单都来自国内,所以需要中国人,我就成为了公司总部雇佣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有力劲过来的一个CFO,香港人)。我负责客户服务和售后技术支持,刚开始就是熟悉设备,算是培训,所以工资不高1200欧,到手960欧左右,抛去吃住,一个月能剩仅600欧。半年之后就开始作中国客户来验收设备的陪同翻译和旅游的导游。公司开始是想派我去上海办事处工作,不过后来好像也考虑让我留在意大利,不过由于个人身体原因就辞职回国治理调养了。
IDRA,是在Brescia(布雷西亚)的,懂球的都知道,巴乔哈。然后前几年,出了另一个天赋极高的搞笑“坏小子”,巴洛特利。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名字,相信你听过2012年欧洲杯“思考人生”的那个前锋,就是他。那个时候(2009-10赛季)他还在国米。
某一天得知一同事的亲戚和巴洛特利的家(养父母)是邻居,我就提议要去,但是那个时间他跟随国米在外训练,所以错过了,很遗憾!
意大利是欧洲的中国,一些共性上确实,很多街道的脏乱,人的平均素质不高等。至于意大利的“农村”形象,我个人不觉得有什么,很多国人不习惯,抱怨。一个不知道是否真实的“段子”:有个人下飞机,一看这不就是农村么,直接做飞机回国了。我的最大的印象就是热情,男人对女人的”搭讪”,问个路带你走过去,老太太,老头的笑容。当然也有不友善的人,给你的冷漠,特别当你不会说意大利语的时候。总体,意大利人是比较友善的。我是在都灵。
这里提醒中国女生,意大利男人对女生的“搭讪”还是要注意,有的人确是不怀好意,然后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中国女生)找的意大利男朋友大多都是“渣男”,所以还请慎重。
说说我的同学们毕业后的情况,
当年有回国的也有留在意大利的。
1个在上海某军工所;
1个在长沙某军工所;
爱立信3个,1个做采购,现在是经理岗了,1个是研发,1个是售后技术支持(现在出来自己创业);
1个在意大利某电子公司工作的;
1个在罗马华为工作,后来和意大利人合伙做贸易公司,批发婴儿用品,比如奶粉什么的;
1个在意大利工作,也是电子相关;
百度1个(现在还在)
回浙大做电子方面的老师1个;
都灵理工读博士的2个(其他专业有去其他国家读博的,比如斯德哥尔摩皇家理工,比如荷兰代尔夫特理工等),后来有1个回国,另一个去了德国;
还有在思科啊、中国移动的。
回国第一年养伤,
第二年因为腰伤不好而有些颓废,
第三年虽然腰还那样,但其他方面有了起色,也算不错。
13年,在家里做一家公司的兼职英语客服,
14年,去了北京这家公司做全职,Call center工作,做Supervier/Manager。不过后来还是因为身体原因辞职了。于是便“顺理成章”的踏入了浩浩荡荡的创业大军。
PS: 我创业并不是因为被总理“忽悠”了,而是几年前在意大利的时候就打算要在几年后创业,然后就正好赶上了这个浪潮。
记得IDRA面试的时候(2009年12月),问我career goal的时候,我说我要做自己的公司。他们立刻就笑了,并不是嘲笑,然后说,那是很难的事,我说我知道。他们说好吧。一个是40多岁的CEO,一个是近80岁一头银发很精神的销售总监。
在意大利学习、工作的经历,对我而言是无比珍贵的。这段经历让我了解了不同的世界,让我知道我要过什么样的人生。相信每个留过学的人,在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之后,会有不同的选择,或是留在国外,或是更加喜欢国内。我大多同学选择回国是不喜欢欧洲的单调的无聊的生活。而我则喜欢安详,宁静。我们班有2个同学生活在那边,孩子也生在那边。其他班也有。我在法国的朋友也有…
我现在在做自己的公司。对于做企业,好的企业、能改变世界的企业一定有清晰、进步的价值观,并会坚守它。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在普林斯顿毕业演讲,说:”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天赋得来很容易——毕竟它们与生俱来。而选择则颇为不易。”
在聪明和善良间,我选择善良,这是我要坚守的最基本的价值观。聪明会让我挣钱,善良会让我初期很难。突然想到哈佛公开课,”你会为了救9个人而把1个人推下去吗?” 。。我是选择不坑学生的钱,自己慢慢长大,但因为太慢,仍然每年有N多学生被坑;还是选择先坑N个学生钱,让自己迅速长大,进而让N的N次方个人不被坑到? ——-我只能说我无法做到后者。我会以自己的方式去努力。
做企业自然要盈利,产品好,服务的好,学生自然喜欢,我自然可以盈利,这和情怀并不冲突,即企业盈利和社会价值并不冲突。
这段经历不仅增强了我的专业知识,带给我更好的工作平台。它珍贵之处,更在于它使你认识到你可以有更多可能性,并且开始冲破阻碍去实现。或许是因为在异国他乡,破釜沉舟也好、宏图大展也好,人在奋斗时可以更加毫无顾及、也更能放开手脚。为什么世界那么大,我们要去看看?要去看的就是那些在我们想象之外的部分,只有看到才能想到、才敢想到。偏居一隅,偏安一方,在这个时代,也许你不会再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井底之蛙,但也永远无法亲身体会到井外世界的或许精彩或许惊心动魄。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多时候,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形态、风俗习惯都让我们感到新奇,甚至有些无所适从,但当我们在这么大的差异下,发现原来我们还有这么多由于人类本能而产生的共同之处时,比如爱恋、比如怀念,此时心中突然感受到的柔软足以填满所有的辛酸。
走更多的路、读更多的书、见更多的人,究其根本目的,就是想不断扩展自己的格局。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广大之处,发现自己的渺小、平庸,从而当再次面对生老病死时,痛苦依旧,但终能释怀。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不轻贱自己、妄自菲薄,真正将自己融入生活、融入这个世界。当别人在抱怨因周遭而被迫改变时,而会心一笑,因为我知道这个时代在我身上铸下烙印的同时,我也在其中留有痕迹。如同余秀华的诗中所写:
“因为多么了解那个过程
从水里捧出火的坚决
和一开到底的绝望
我们都是开放过的人
被生活吞进去又吐出来
也被命运俘虏过。”
相信阅尽千帆,即便不遇晚舟,至少还留有一路的风景。
最后是我经常说的一句话:知足常乐,在这个基础上追求更好的人生~